这场结束,赵先生到正堂坐着和白掌柜聊天,两人皆是笑语盈盈。此时已是巳时(9:00~10:59)三刻,离未时(13:00~14:59)开始的午场还早,白掌柜执意留赵先生在自己这儿简单地吃一顿。
“老赵,今中午在我这儿将就吃点,晚上咱哥俩在我这儿喝酒啊。”白掌柜笑着对赵先生说。
“掌柜的,你这太客气了,我回去吃一顿等快到时间再来就行了,何必再麻烦你。”赵先生推辞道。
“你还跟我客气啥,别走了,啊。”白掌柜说。
赵先生还是执意要走,毕竟他只是单纯地认为白掌柜不过是客套而已,就在两人拉车推辞时,一跑堂伙计跑过来对两人说:“掌柜的外面现在有好多人要买票听赵先生午场讲西游记,门口都被堵住了。”
两人往外一看,确实有不少人在门口,还吵吵嚷嚷的,“赵先生,赵先生还讲不讲?”“掌柜的,赶紧卖票”等等。
“老赵,看来你今中午只能在这儿吃了。”白掌柜说,又对跑堂伙计说,“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这么吵,赵先生可没法好好休息讲午场了,通知他们午时三刻开始卖票。再找个伙计去打听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赵先生和白掌柜心知肚明,定是上午来听说书的人给自己做的“宣传”。
等伙计回来告诉他们后,果真如此。那些来听说书的人怕其他人带着亲朋先来买票自己买不到前排,就匆匆去联系亲朋。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城里的人都在谈论那个在鸿运茶馆说书的赵先生正在说一本特别新奇又有意思的书。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亲耳听过,但是有这十几个听过的人极力地宣传,大家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现在正处在腊月,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也都没什么事情做,而且在这里听书也不贵:在一楼前五排,有方桌可围坐四人,有茶水和瓜子,冬天还有其他炒货,茶水可以续,一般是四分钱一位;靠外的三排桌子也是围坐四人,上面有的茶点这也有,但是因离说书人比较远所以就是二分钱一位;最外面的就只有普通的长板凳,没有任何茶点,渴了可以要点凉开水喝,只要七厘一位;二楼只有围绕栏杆的一圈可以看到说书人,听说书的效果也不错,而且一应茶点俱全,位子之间间隔较大,环境不错,所以六分一位,一般是乡绅或是一些请人办事的优选位置。
午时三刻已到,账房先生和伙计开始售票,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一楼位子的票就销售一空,二楼的票也卖了有三分之一。
未时一到,赵先生就站在桌后,带着笑脸看着众人入座,一拍方木,众人就捧场式鼓掌叫好。等到这场结束,那些来听书的人仍意犹未尽,还想听。但是赵先生现在确实比较累了,一个快五十的人了,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六十五岁的时代,赵先生都是老年人了,体力跟不上也是正常的。白掌柜招呼伙计告诉他们以后每天都会有赵先生的晚场,有的是时间来看。
但是同样的章节说上两三天听众也会减少兴致,所以在第二天晚上最后一场结束后,听众们强烈要求讲接下来的故事,都想这个猴子拿到学了那七十二变化后又有哪些经历。赵先生也不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自己本来也想续写故事,却毫无思路。于是在第三天上午,他一个人来到这个小山村。实际上李谦并没有告诉赵先生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但是因为一般只有清平县外的李庄的人会在早市来卖菜。因为李庄是距清平县最近的村子,所以一般早起上午就可以在早市摆摊,其他村子一般是下午来摆摊卖东西。另外,赵先生记得那个年轻人叫李谦,姓李。
到李庄后,赵先生问在村口树下晒太阳的老人。
“请问你们村子里有没有个叫李谦的年轻人啊?”赵先生问。
“有。”
“他住在什么地方?”
“你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最西边那一家就是。”
“谢谢了。”赵先生这就顺利找到了李谦的住址。
走着走着,突然有个人在后面拉住了自己,回头一看是李谦。
“赵先生,您怎么在这啊?”李谦问,自己并没有告诉他自己家在这里,他自己找过来的?
“我是来找你的,”赵先生一看是李谦,顿时两眼放光,“你给的故事反响很好,所以你得提前交给我后面的故事。”
“呃。”李谦刚想再说点什么,赵先生马上打断了他:“价钱好商量,一份也不会少你的,但是你也不要把故事卖给其他人。”
“那你跟我来吧。”李谦打算带着赵先生去了秀才家,而不是自己家。刚一转弯,赵先生就说:“哎,你家不是在哪儿吗?现在是要去哪儿啊?我下午还得赶紧准备晚上讲新内容。”
“你放心,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我娘不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我暂时还不想让她知道,所以先去我朋友家,给你的故事就是我口述他代笔的。”李谦只好向他解释,母亲还是不想让自己和这些人联系的吧,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先瞒着母亲。李谦感觉现在自己就像一个高中生谈了个女朋友只能藏着掖着,不对,这个比喻不太对头。
到秀才家后,李谦先是把两个人分别介绍给对方。秀才自然就知道这个说书人赵先生来的意图了,毕竟自己当初也被李谦的故事《西游记》给吸引了。
接下来就切入正题了:
赵先生:“是这样的,一开始确实没有什么人来听,不过但凡听过的人都念念不忘……”
听到这儿,李谦心想:念念不忘?你怎么不接上句必有回想呢?刚刚不是还说让我快点,现在自己又说个没完,还是自己切入正题吧。“得了,赵先生,我知道你的来意,但是我和朋友还没有写完下面故事的手写稿,本来想今天忙完后再说,毕竟我们当初约定了五天后再决定接下来要不要合作,不过现在结果很明显。作为买卖双方,价格就必须得谈谈了。我的价位是故事的每一章一串,每次给您两至三章,间隔三至四天。等全部的故事都讲完后,您可以继续讲这个故事而不必向我付钱,但是只能说两个月,两个月期限一到如果您再讲我的书,需要另外和我缔约。”
听到这个价格,赵先生犹豫了,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狮子大开口,自己以为这个乡村孩子看起来稚气未脱,自己适当意思意思,给他点儿钱,这小子就知足了,没想到这孩子想的还不少。“这个价钱是不是有点高啊,你可能还不了解说书这一行,实际上也挣不了多少钱,所以说,这价钱稍微降降?”
李谦知道他的意思,说:“我要这些也不为过,你看我的故事,我朋友的纸笔墨,还有我们搭进去的时间和精力,这可是知识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有就是你这是买我的版权,我的知识产权总不能那么廉价吧。”
赵先生和秀才一开始听着李谦的话还觉得挺在理,越往后却越糊涂,这“知识和脑力劳动”是什么?“版权”又是啥?还有这个“知识产权”。秀才听不下去了,就问:“李谦啊,你前面说得我都能听懂,但是你后半部分的内容我不是很理解。什么叫脑力劳动和知识产权什么的?”
李谦这才意识到自己又把现代的内容代入了,这些古代人自然是听不懂的,自己又懒得解释。只好说是自己刚刚可能因为旧伤又胡言乱语了。
“先不要管这些了,那我看赵先生您也不容易,您也是当初唯一一个愿意说我的书的人,这样给您打个折,哦不,给您便宜点,改成五丝怎么样?如果您还不能接受,那我就只能卖给其他说书人了。”李谦在说最后一句时,还做作地叹了口气表示遗憾。不过最后这句话才是自己的筹码,现在赵先生既然给《西游记》打开了市场,其他说书人对这本书也是十分渴望的。
“好好好,就按照现在这个价钱来,但是我也有一个条件,就是如果你延迟交稿,价钱减半。”赵先生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