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章之后,还有几章后记。

清晨。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在花园散步,张乐怡、孟小冬等女则喝着早茶聊天。孩子们已经练完武术,背起书包走向江边,瞎子阿炳一如既往的拉着二胡。

朱国桢指挥佣人抬着两个大箱子下楼,路过花园的时候,梁思成笑问:“明诚兄这是在搬家呢?”

“一些资料。”周赫煊说。

“历史学术资料吗?”林徽因问。

周赫煊表情严肃道:“日本在中国犯下战争罪行的资料。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我就暗中让人搜集证据,十多年下来累计了两个大箱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就要开庭了,我给检察官们送去。”

梁思成和林徽因立即收起笑容,梁思成问:“我可以看看吗?”

“车上看吧,时间有些紧,向检察官下午就要坐船去上海。”周赫煊说。

两人从周公馆后大门出发,坐车前往向哲浚下榻的旅馆。向哲浚在抗战胜利后就举家去上海了,半个月前奉命返回重庆,与梅汝一起组建远东军事法庭的中国代表团。

梅汝担任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负责总揽全局。向哲浚担任东京审判的中国检察官,其中一个工作就是负责收集证据,这些资料给他是最合适的。

梁思成坐在车上,只看了几份资料就心情郁闷,闭上眼睛没有再说话。

很快到了观音桥那边,周赫煊在旅馆里找到了梅汝和向哲浚:“两位法官先生,东西送来了。”

“这些都是?”梅汝和向哲浚非常惊讶。

周赫煊介绍说:“资料分三种。第一种是文字资料,有报刊新闻、受害者口述内容、目击者口述内容第二种是照片资料,附带文字说明和目击者证词第三种是影像资料,同样附带了目击者证词。其中一小部分,还有证人的资料和签名。”

向哲浚激动道:“非常全面了,如果能找到证人出庭就更好!”

周赫煊说:“箱子里有200分钟的胶片,除了南京大屠杀的影像外,我还录制了许多美国传教士及其家属的证词。这些美国证人大部分都还活着,你可以邀请他们出庭作证。他们不仅目睹了南京大屠杀,还目睹了上海、武汉、广州和南京地区的日军其他暴行。”

“太好了,太好了!”向哲浚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

东京审判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寻找证据,比寻找证据更困难的是寻找证人出庭。历史上,向哲浚走遍了沦陷区,历时两年之久,不但寻找到大量证据,还成功说服溥仪等人出庭作证。

周赫煊说:“这些资料都交给你们,但我有一个请求。”

梅汝道:“请讲。”

“审判结束后,我要所有审判记录和书稿文件的副本。”周赫煊说。

“没问题。”梅汝道。

历史上,向哲浚收集了两大箱审判记录和书稿文件,准备带回国内述职。结果国党忙着打内战,这些珍贵资料送交政府之后,居然放置在角落里无人问津,最后竟不知所踪。

这两大箱审判资料若在,以后日本人若是敢不承认侵华罪行,周赫煊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打脸。

向哲浚给箱子上了铁锁,让属下好生保管。接着,他和梅汝正在一起,齐刷刷地给周赫煊鞠躬致敬道:“周先生,我们谨代表全中国人民,感谢你做出的贡献!”

周赫煊站在原地承受了他们的鞠躬,随即握手道:“拜托两位,一定要替中国人讨回公道!”

“鞠躬尽瘁,全力以赴!”二人紧握着周赫煊的双手。

返回周公馆的路上,梁思成问:“明诚兄以后有何打算?”

“我准备去香港定居。”周赫煊说。

“为什么?”梁思成颇为诧异,如今的香港在大多数国人眼中都属于穷乡僻壤,没有半点的文化和进步气息。

周赫煊实话实说道:“国共全面内战不可避免,我认为共党会赢得胜利。我认同他们的主义,但我也有我的考虑,去香港定居是最好的选择。”

梁思成沉默片刻道:“如果共党真能快速胜利,那也不失于一个好的结果。就怕内战无止无休,双方都无法获胜,中国将再次属于政治分裂状态。”

“很快的,放心吧。”周赫煊没有劝梁思成去香港,因为对方有自己的选择。

“但愿吧。”梁思成叹气道。

春节前夕,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前往昆明,跟西南联大的老朋友一起叙旧。

虽然抗战已经胜利,但西南联大依旧还存在着,得等到学年结束才会搬回天津和北平。也不知梅贻琦从哪弄来的钱,居然给每位师生发放了15万法币的旅费,然后搭乘运输难民的汽车启程。没毕业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在清华、北大或南开继续读书。

周赫煊则留在重庆过年,香港那边的山顶别墅还在修缮当中,估计还得等大半年才能修好。

1946年夏天,胡适也回国了。他刚刚在伦敦出席了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会议,并参与制定该组织的宪章。

这家伙先在南京参加的还都仪式,又来重庆拜访老朋友。跟周赫煊见面时,胡适慨然长叹,说起抗战胜利唏嘘不已,然后他就跑去北大当校长了。

金秋时节,周赫煊被邀请去东京国际法庭,出席一次对战犯的审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