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骐好奇心顿生,急道:“老阎快说快说。”

老阎回想起大概情节,张嘴道:“据说早年有一支外地的考古队到了埃及工作,在他们考察完毕后,带着他们发现的木乃伊出国,结果到了边关,那里的工作人员不认识木乃伊,真就以为那是条大号咸鱼,还管这些考古队员索要出口税。”

这个乌龙可闹大了,宋子骐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埃及法老变咸鱼,他老人家不得气疯才怪。

眼见宋子骐与老阎被他们怂恿的动了心,赵阳更是变本加厉的赞扬这一行业,不但有意思,还可以大发横财。保证宋子骐很快腰缠万贯,让人称道。

冬天天黑得早,太阳渐渐西沉,这意味着他们该出手了。宋子骐拿着装备和这些人一起下车,这时外界的气温在飞速下降,寒意逼人。

准确的讲,在北方的冬天并不适宜动土,因为天太冷,土地会上冻,以上是常人公认的想法。

虽说河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北方,地处祖国偏南方的位置,但到了隆冬时节,还是蛮冷的。甚至于土地冻结,不适于动土。

不过偏偏赵阳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土地冻住了,打洞才不容易塌方,而且天冷外出活动的人少,他们的行径不容易被外人发现。

如今赵阳已经决定下墓室,就想到解决的方法了,他连火药都带上了。那是他自己亲自配置的炸药,只用少量就可以炸松土地。

好在这里是郊区,附近没有人家,不用担心引起他人注意。

据县志中记载,这位朝廷大官生前非常风光,门庭若市。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将他风光大葬,古人讲究风水学说,所以他的家人花费重金,请了一位著名的风水大师,替他选了一个适合安葬的风水宝地。

当时他的家人还为他立了高大的墓碑,只可惜在高大美观的石碑也受不住人为破坏,在后来的战乱中被毁坏,早已不复存在,所以现在想要再去找底工入口已经十分困难。

在这时,墓地选点就变得极为重要,必须极为精确才行。

就见赵阳变戏法般从一个大皮包里掏出很多丑丑的管子,这些管管又粗又黑又长,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也不知此物和他们接下来的行动有何关联?

宋子骐微微蹙起眉尖。

赵阳倒是并不着急说明这乃何物,还对宋子骐讲起了一个趣闻:“在洛阳这个地方还有名闻天下的龙门洛阳三宝,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宋子骐困难的摇着头。

赵阳猜到宋子骐不会猜到,也没故意逗他,直接说道:“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

想不到宋子骐在思考一会后,才说到:“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我们这两天都去观光过了,确实不虚此行。这个我知道,可是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洛阳铲这种东东。”

赵阳听后一拍额头,叹息道:“我说大哥,你连洛阳铲都不知道,居然还想盗墓,我看你还是哪里凉快去哪里歇着吧。”

洛阳铲又名探铲,而浩子为了证明他的那点可怜文化,就大方的高诉宋子骐有关于洛阳铲的来历。

无外乎就是洛阳邙山中有个小村子,村子里诞生出一个名叫李鸭子村民。不好意思,这是他的外号,他本人的真名叫做李亚子。

据说邙山不简单,在古代风水先生和术士眼中,这块神奇土地里面蕴藏不一样的超自然力量,用内部行话来说,此地上风上水。

因此后来有了这么一个说法,生在苏杭,葬在邙山。不管是真是假,据说在这里的地下深处,埋葬几十万的墓,绝对是“土耗子”眼中的“聚宝盆”。

而此人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等他长大成人后,便以盗墓为生。而闻名后世的洛阳铲,也是他无意中幻想出的劳动工具。

那天他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赶集。赶巧遇见一个村镇的老熟人,此人不盗墓,是个做正经手艺的老实人,此人摆摊卖包子。

毕竟洛阳乃至整个河南都盛产麦子,以至于当地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各种美味又营养的面食。

毕竟乡里乡亲,双方见面免不得要打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

此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

这东西有点意思,如果用以挖盗洞,可比那铁锨轻巧灵便多了,特别是能带上地下深处的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

于是他找了张纸,照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

此后在同行的大力支持下,这门技术逐渐发扬光大,而洛阳铲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就连外行人士也有所耳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