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是上肢活动的重要参与部位,它就像基石,为手臂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支撑;上肢活动久了就会让它疲劳,引发酸胀疼痛,波及颈部、肩部、肩胛骨。

健身行业对颈肩疼痛的初级处理方案是哪痛按哪,因为酸疼的原因是肌肉紧张,通过按压的方式,把紧张的肌肉松解开,自然就不会痛了。

中级处理方案会在初级方案上加入拮抗肌强化方案;

人体实现各种运动表现时,不光有负责实现运动表现的肌肉,还有负责把肌体拉回去的肌肉;比如屈肘时,大臂前侧的肱二头肌会发力,大臂后侧的肱三头肌会被拉长;屈肘结束后,小臂会返回自然伸直状态,这个时候肱三头肌发力,肱二头肌被拉长。

这种在一个动作过程中,负责相反环节的肌肉就被称为拮抗肌,又或者是对抗肌。

人体就是依靠600多块肌肉相互对抗才维持着体态平衡,任何一处相互对抗的肌肉力量不在势均力敌,就会让体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血管、神经、内脏,产生疼痛,甚至病症。

所以处理人体肌肉群僵硬、酸胀、疼痛时,强化拮抗肌力量是健身教练在疼痛康复领域中级水准的表现。

高级水准则不会拘泥于疼痛部位,而会考虑疼痛部位在人体体态中所发挥的作用,从整体出发,纠正所牵扯的其他肌肉群;

比如颈肩部深层是负责脊柱与肋骨连接的肌肉,这些肌肉多且小,但属于一个整体,他就是贯穿整条脊柱,分布在人体背部深层的竖脊肌!

从分布范围来看,竖脊肌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位于椎骨的棘突、横突以及肋骨的肋角上;竖脊肌还有一系列,从副起点出发的小肌,用于稳定椎骨与椎骨,脊柱与肋骨;

从功能上,竖脊肌主要用来保护脊柱,附带拉住躯体,使其向后伸,或者向一侧屈。

颈肩疼痛会让表层肌群紧张,从而压迫主要用于保护、稳定脊柱的颈肩部竖脊肌;作为代偿,胸腰部的竖脊肌就会额外得到强化,从而压迫更深层的肌肉或者临近的血管、神经,造成胸腰部疼痛。

中医经络学中,经络的组成单元是穴位,穴位在中医理论体系内的作用是推动气血,气血凝滞必然导致穴位拥堵,穴位拥堵必然会让所在经络产生疼痛,疼痛范围波及整条经络涉及的其他部位。

脊柱两侧在中医经络学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颈肩部疼痛必然会让足太阳膀胱经流经的其他位置所有反应---甚至会传导至腿部,因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范围包括那里。

呃,扯得有点远,说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关于身体的研究,如果从全局角度出发,会从不同医学得到相近的理论支持,学术水平越高的人越会客观看待不同理论的医学。

说点题外话,某国父以及某大文学家对中医的“毁谤”是有时代背景的,一个从刚成立5年的医学院毕业,一个是医学院肄业,他们对西医都一知半解,更别说对中医的深入研究了。

他们对中医的观点就跟现在某位打假斗士对非其学术领域的打假一样,有借鉴意义吗?有!大吗?不大!

中医的理论如果真的如那些黑粉所言,屁用都没有,大半糊弄人,早就被咱们那帮实用主义的祖先给丢到垃圾堆里了,还用得着黑粉在这里叫嚣废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